一、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国内关于“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研究最早见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其文献资料也是零散分布。2015年以前,虽有关于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研究,但是数量极少。检索中国知网,设置“篇名”与“关键词”均为“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匹配项选择“精确”,时间限定在2022年6月30日至2023年6月30日,检索到2259篇文献,其中包括报纸210篇,学术期刊1141篇,硕士论文87篇,年鉴49篇,学术辑刊9篇,教育期刊733篇,国内会议5篇,特色期刊241篇,其他1篇。近十年来,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研究的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在2022年达到一个高峰,虽然在2021、2022年有所回落,但2023年又迅猛增长。洪颖(202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设计、作业设计以及测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刘月芬(2023)提出,目前小学科学作业普遍存在数量偏多、重复率高、机械性强等问题,而小学科学作业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
2.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在国外研究中,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问题。Grandfield Elizabeth M(2023)提出,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Nicholas Mark C(2023)认为,实践性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特征,在动手实践探究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形成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研究,既为本文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困境与对策提供了选题背景和理论基础,又为本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与参照。但由于文章涉及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背景的不同,不能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多样性。简而言之,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
一是在内容上缺乏综合分析,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研究多倾向于大环境进行研究,忽视了个案综合分析,部分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是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多定性分析少定量分析,重理论阐述轻实地调研,同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课题研究,便以此为基础,更深入的开展了“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内涵、实践特征与当代趋势等研究工作。
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理念作业设计要和作业评价一体化,可以有效提升作业质量。课程标准提出作业评价要做到如下两点。
(1)作业难度要体现适切性。
根据题目所要求的认知水平,可以将作业分成理解性,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等不同的层次。用于评价的作业要紧扣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强调在注重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作业。
(2)作业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用于评价的作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书面作业,如知识内容的巩固练习、单元练习等;动手操作类作业,如实验设计和探究、科学设计与制作等;主题学习的考察类作业,如参观科普场馆,研究某一具体的主题或课题等;调查类作业,如调查公众对重大技术问题的看法、调查区域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等。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理论价值层面;二是基于现实方面的实际价值。
在基于理论价值层面的研究中,可以发觉当前学术界有关于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专著、课题、论文等成果较多,但是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进行深入探讨的少之又少。通过本课题在研究中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进行实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小学科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相关理论;
在基于现实方面的实践价值中,本课题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开展调研,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对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中活动的发展进行总体把握,进而找出当前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改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开展的组织形式,对助力学生积极进步成长有着重要的实践性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研究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重点难点
重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中,将评价手段、方法、核心素养培育融为一体,强调革新作业内容、改革作业形式,提升其丰富性和有效性,作业研究不断走向科学化。
难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如何颠覆传统以教科书和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方法,赋予了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的弹性权力,建立了教师+学生的多维化发散性知识传递路径研究。
主要目标
在《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余方平先生针对作业设计的概念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作业设计是作业任务的布置者,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承担、学生实施并由教师进行评价评定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者毕延冰在论文《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研究》中为作业设计做出新的定义,认为作业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作业设计问题和确定作业设计目标,建立解决作业设计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试行、评价与修改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对作业设计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作业设计应是作业科学有效设计的过程。即针对学生本身,对其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符合其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有效的设计,并对作业的结果给予灵活性评价的过程。旨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传统的教学中形式单一、方式单一、功能单一、封闭的阻碍学生发展的“冷冰冰”的作业方式。
3.总体框架
(图表附后)
基于“双减”的大背景实现课内外作业的多样化设计,研究如何利用作业设计的多样化辅助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设计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以分层、多元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形成具有素养的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4.主要内容
(1)小学作业的现状调查分析;
(2)小学作业的趣味性设计研究;
(3)小学作业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设计研究;
(4)小学作业的形式多样化设计研究;
(5)小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
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含义,分析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究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途径与策略。从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过程的具体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完善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内容。
研究内容
1.布置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探究精神
(1)布置实验性作业,使作业“动起来”
(2)手画实验引入作业,开启思维
2.布置探究型作业,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制作科学实验模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制作科学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逻辑能力
3.布置融合型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教材项目化操作,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2)与其他学科融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4.布置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1)搭建“作业展示舞台”,展现学生风采
(2)科学表演引入作业,拓展探究能力
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始终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
1、研究的基本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作业现状。
(2)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有目的地实验研究,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出趣味性、实践性强,多层次、多样化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
(3)研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性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小学作业设计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知识信息数据库搜索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发现其中的宝贵经验,进行借鉴,为本次研究提供帮助。搜集整理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等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通过学校课题研究系统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成果整理,确保后续课题研究能够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在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兴趣以及喜爱程度,调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撑。
3、案例研究法: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应用于课题组教师所在班级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措施的具体成果,同时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结合问题对课题后续研究的具体方案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确保课题研究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现状,从而达到提高学科效果的功效。
4、总结归纳法:课题组教师在各个研究阶段,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阶段总结与归纳,通过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论文、案例等,为最终研究报告的撰写奠定基础。
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
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
2、安排课题组内分工,撰写课题计划,邀请专家指导,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
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根究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对学生进行调查,确定研究内容的细节问题。
3、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交流,并进行反思,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根据研究方案,收集组内老师在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组内研讨与集中学习。
5、根据小学中低高不同学段,对科学作业设计的侧重点进行探讨交流,并提出改进措施。
6、将科学作业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交流,并提出改进措施。
7、将课题研究中的科学作业设计应用与实际课堂教学中,包含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与科学社团活动中。
8、加强日常课题组内的沟通交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完成阶段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以及教学随笔。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优秀作业成果展示。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1、从研究方向分析,研究通过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这一新的研究视角,运用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理论等,深入阐释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内容、运作过程与运行机理。而当前此类课题的研究缺少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这一个点的深入论述与探讨,是当前课题研究项目的一个亮点。
2、从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此次研究预计采用前测、后测问卷调查的方式,借助前测的过程明确问题,借助后测实验过程了解成果的可行性,两种方式相结合更能够突出课题研究的特征,并探索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引入“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这一新范畴,为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理论体系打下一定基础。突破了以往研究,偏重理论解读的常规路径。
3、从课题选题角度分析。本课题切口小,问题更加聚焦。研究解析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转型变化及总体特征、进一步提炼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概念、要素、结构、性质、功能等,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推进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和研究条件
1.研究基础:课题主持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
2. 条件保障: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课题研究时间保障: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研究,课题主要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制定周密的课题研究计划,按照时间安排严格开展课题相关研究。
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学校阅读室、网络。我校领导对于此次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为每位课题研究成员配备了电脑,方便进行文献资料搜索,使其随时进行沟通,确保课题研究资料的时效性,为课题顺利研究提供基础。
四 、课题进度计划及预期成果
1.进度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时间表及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安排和阶段性成 果等。
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成果形式:
主要包括:教师成果材料、学生成果材料、研究报告等。
1.撰写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以及相关的各类论文等。并将优秀论文等成果在学术期刊或报刊上发表。
2.编录本课题研究实施的优秀作业设计等。
3.编撰本课题研究实施推广的作业设计案例等,典型案例向省级以上期刊推荐发表。
4.实验优秀作业结集并推广,教学质量提升成果汇编。
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将在学校内教育教学采用,预期社会效益推进教学进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同步的、互动为主题的系列化内容,形成小学科学不同主题的系列化作业体系。
3、将提出的不同主题的系列化作业体系应用于实践科学作业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4、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多样化形式呈现科学实践互动,指导学生动手动脑。
5、实践教学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1]Grandfield Elizabeth M,Schlotzhauer Ann E,Cramer Emily,Warshawsky Nora E. Relationships among nurse managers' job design, work environment, and nurse and patient outcomes.[J].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2023.
[2]Nicholas Mark C.,McConnell Kate Drezek. Making the Case for Assignment Design 2.0: Designing Classroom Assignments That Can Also Be Available for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J]. Assessment Update,2023,35(2).
[3]洪颖.“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06):107-108.
[4]刘月芬.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06):52-54.
[5]张雯.单元联通课时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时活动与作业设计方法——以“找空气(2)”一课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02):29-35.
[6]陆静雯.“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长周期作业实施现状与设计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02):75-76.
[7]黎志坚. 赋能双减,优化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管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三).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三),2022:419-421.
[8]林信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科学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2):85-88.
[9]梁东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以《简单机械》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2022(45):57-60.
[10]陈云霞,李艺.创新作业设计 提升学科素养——小学科学健康教育多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