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核心概念界定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其同时也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课题研究中的个性发展特指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了研究,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理论与侧重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研究。美国的教育体系十分成熟,学生个性发展上的研究也十分丰富。但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选用中,社会化实践活动占比较高。在日本等亚洲国家内,劳动教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多认可,日本很多学校也基于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了小学劳动教育方面的尝试、探索。国内学者进行的研究更为具有针对性,通过阅读《浅谈劳动教育对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及其发展途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等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大多承认了劳动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诸如开展社会化劳动实践教育,家校合作下开展劳动教育等策略。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侧重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选题意义 课题研究是对前人优秀理论研究进行的一种传承与发展,所得出的具体结论、成果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课题研究对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具体论述,这也可以加深教师对劳动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 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中对学生个性发展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等进行了具体分析,这有助于劳动教育主体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规避相关误区。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中的结论、成果等具有有效指导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作用,其也可以为相应教师进行劳动教育优化提供很多实质性帮助。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 (1)了解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影响,即积极作用,对劳动教育的机制形成初步掌握。 (2)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应用课题研究成果,促进劳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将其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好发挥出来。 (3)促进课题小组成员以及小学劳动教育主体的专业成长,为新时期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研究内容 (1)对国内外同类型研究进行梳理与研读,做好课题研究相关的前期准备与调研,获取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信息与材料,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课题研究内容分析。 (2)参考其它学者的研究侧重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劳动教育现状,以及学生个性发展视角下劳动教育开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等,与此同时,对相关问题的诱发原因,制约性表现进行具体研究与分析。 (3)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视角,及劳动教育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对劳动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等进行论证与分析。 研究假设 课题研究假设为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成长,且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具体不足能够通过对应调整与优化得到有效弥补。 拟创新点 课题研究中将劳动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畴,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思劳动教育形式、内容等,与同类型研究相比,课题研究在理念上具有很高的创新性。此外,课题研究中将分别基于教师、学生的视角进行劳动教育的构思,学术观点上同样带有很高的创新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提出问题,明确课题研究意义与价值——选取基本的研究方法,细化研究内容——对研究阶段性结果进行反复讨论和整理分析、汇总——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结论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学者同类型研究侧重,对课题研究现状、趋势等进行有效了解与分析。 问卷调查法:分别制作对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依托调查问卷中的具体问题,掌握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影响。 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以及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具体经验,参考相关经验完善课题研究,优化小学劳动教育策略,将劳动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更好凸显出来。 技术路线
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XX.XX——20XX.XX) 加强课题小组成员理论学习,对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基本内容进行大致的分析与了解,制定基本的课题研究方案,为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实施阶段(20XX.XX——20XX.XX) 结合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具体研究,重点分析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对劳动教育开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建议,并在劳动教育中予以具体践行。 结题阶段(20XX.XX——20XX.XX) 总结课题研究全过程,对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资料等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
可另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此次调查研究家长反映良好。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圆.浅谈劳动教育对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及其发展途径[J].中外交流,2019,026(013):112-113. [2]刘静波.劳动教育对研究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及实践探索[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10):37,39. [3]李作林.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9,(02):33-37,74. [4]孙晋超.苏联劳动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启示[J].世纪桥,2019,(03):80-81. [5]彭钰.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赤子,2018,(21):161. [6]佚名.中小学劳动教育[J].现代教学,2018. [7]马晓华.集体游戏对低年级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219. [8]杨阳.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9(11):31-32. [9]刘黎明.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现代阐释[J].中国教育科学,2018(1):76-77. [10]张绣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