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区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桂卫职办〔2022〕27号
(九)任现职以来论文、著作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破除“四唯”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申报人员提交的论文、文献综述作如下规定:
1.申报县级正高级职称的:只需提交取得副高级职称以来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限前2位)在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1篇或在公开发行的期刊、报刊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5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文献综述1篇(可不发表)。
2.申报全区通用副高级职称的:只需提交取得中级职称以来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限前2位)在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1篇或在公开发行的期刊、报刊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5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文献综述1篇(可不发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2021年出台《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在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中,首次允许健康科普作品作为申报参评人员的工作业绩代表作参加卫生技术职称评审。
不发科普文章有啥影响?
健康科普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任务。国务院明确要求“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运用多种媒体方式,加强健康科普和信息传播。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开办优质健康科普栏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在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中,首次允许健康科普作品作为申报参评人员的工作业绩代表作参加卫生技术职称评审。
对于健康科普在职称晋升中的地位,全国部分省份允许科普作品作为一项代表作成为职称晋升评审的几项条件之一。河南和四川等地,把健康科普放在了评审之前,是前置条件,要求科普作品作为必备的申报资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科普作品,可能连申请高级职称的资格都没有。
什么时候开始发表?
这是重点提示:从你取得中级职称开始,就得每年发表至少一篇科普文章!如果等到申报高级职称时,才想起发表科普文章这个“硬指标”的事情,错过的几年就无法补上了。
在哪种平台发表?
健康科普作品是以向大众普及医学健康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作品主要以文字或视频作为载体。
科普文章须是本专业文章。有效科普文章是指作为第一作者 (排名第一)正式公开发表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刊、新媒体平台,或具有广泛传播力、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卫生健康行业报刊。有效科普期刊是指能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查询到、公开发行,且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普及性较强的医学科普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