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课题申报立项辅导网 欢迎您!
186-9798-7870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下载区 >> 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课题申报

时间: 2025-01-17 | 作者: 广西课题研究者

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本课题独到理论或实践意义等。

2.研究内容: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框架思路、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具体方法等。

3.创新之处:在理论或实践、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预计有哪些突破。

4.参考文献: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略写)

1 选题依据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外,1931-1932 年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出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966 年历经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洛克等人早期建构主义的发展,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观点。建构主义者从维果茨基的观点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该框架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帕茨费西(2017)等人发现,儿童在与一个会运用支架帮助解决问题的成年人一起时,将会掌握的更多,获得的成绩也会更好。支架式教学自提出不同学者对其便有不同的理解与界定,众多学者比较接受的是“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文件的描述:支架式教学应该为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描述将支架式教学模式确定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建构主义模式。

在国内,支架式教学模式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被引入中国,在国内的发展不过几十载,支架式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受我国教育学者青睐,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研究方面,1997 年,我国教育学家何克抗教授是比较早的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人之一,他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论述了建构主义下三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设计的原则,从而填补这类知识的空缺。1999 年,袁宗金对支架式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论述了支架的类型,将支架归类为认知支架、能力迁移支架和情感支架三大类。2002 年,赵蒙成在国内进一步论述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2005 年钟志贤支架论述了支架搭建时的渐进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师生互动性原则。2010 年,高芹在其文章中论述支架式教学应用到教学中的具体步骤,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基础。在支架式教学实际研究方面,随着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改革事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很多学者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了学科教学中去,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外国语言学、信息技术,而对于生物的实践研究还较少,2007 年王青梅在基于建构主义的生物教学一文中围绕着“呼吸作用”设计了一节支架式教学实践课。2010 年,黄海霞等人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探索中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并说明了应用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除了这些,还将支架式教学还应用到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等不同的课型中,但相比于其他学科,对于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研究,还是有必要继续补充的。

1.2 课题意义

在理论方面,课题研究丰富了支架式教学相关理论基础,尤其对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对于教学来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将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贯彻到支架式教学理念当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理论基础,并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在实践方面,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的探究,找到一些具体可行的方式与手段,解决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多一线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使一线教师不断思考、改进自己的生物课堂教学,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2 研究内容

2.1 核心概念界定

(1)支架式教学

课题对于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即为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搭建的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并且达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支持和帮助,随着学生水平提高,支持逐渐被去除的一种教学模式。

(2)深度学习

课题对于深度学习的定义即为通过教师某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又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不仅仅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

(3)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

课题对于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的定义即为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学生为主题,面向学生的深度学习问题,在具体的高中生物科目下,进行支架式教学的方案设计与实践,判断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2 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取X高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围绕X高中进行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课题从X高中随机从高一到高三年级抽取四个班级。高一年级抽取两个班级、高二高三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级,通过设立实验班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

2.3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如何通过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及教师的生物教学效率?”这一问题。

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课题拟达成以下具体的研究目标:

(1)分析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的现状。

(2)分析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3)针对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

2.4 框架思路

在研究框架方面,课题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国内外关于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的研究现状,基于相关理论,针对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相关的典型经验,结合X高中具体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而提出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面的优化建议。

具体思路方面,本课题研究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研究主题。然后进行文献分析,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之后决定研究方案,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特点的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方案,通过开展教学实验,对比分析该教学模式在实施前后的效果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具体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2.5 主要内容

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现状。

(2)分析目前现有的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现实条件,提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案。

(4)分析新提出的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案的实践情况。

(5)对新提出的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升级。

(6)对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案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成果。

2.6 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明确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的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探究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应对策。

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是难点。该部分内容涉及到问卷问题的设计、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和访谈内容的整理。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对策是难点。对策是依据问题与原因分析得出,需要与问题和原因高度对应,既要体现创新性,也要体现可操作性,对研究者的概括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一定要求。

2.7具体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相关书籍从理论层面对有关支架式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以及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应用的文献做研究和参考借鉴和总结。了解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找到进行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结合研究课题,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改变做访谈;

(3)对比实验法:将X高中高一 3 班设置为实验对照并课堂用传统的教学;4 班为实验对象,课堂采取采用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以探究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4)统计分析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在实验期间选取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测验。分别选取期中和期末成绩进行分析,以此判断本研究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是否有促进效果。

3 创新之处

理论方面:现今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在国内受到关注的时间不久,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系统的实践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经验,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相关理论研究空白,丰富基础教育理论。此外,本研究在教学中采取的是支架式的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的引导、扶持和启发的作用,帮助学生搭建支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深度学习能力包括相关学习活动以及内容进行理论构建,为高中生物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方面: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发展性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一面。师生互动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教与学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发展和塑造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确立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与生活的管理者,发挥自己的个性,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支撑,使学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因此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设计,可以保证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研究方法方面:本课题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实验出结果,通过开展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实验及效果测评,探究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的具体效果,并基于课题调研成果构建系统创新与实践策略。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评价,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够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建议,并且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下一个发展区。面对新时代课程改革以及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及实践精神是教师务必重视培养的,因此,课题希望通过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让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方面上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4 参考文献

[1] 张纪明, 王丽娜.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J]. 生物学教学, 2020, 45(10):5.

[2] 郑晨清. 高中生物学主题单元教学情景中的深度学习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9.

[3] 张祥.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以"遗传信息及其传递和表达的规律"单元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14):7.

[4] 吴海峰.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探索[J]. 中学生物学, 2022, 38(1):53-56.

[5] 何璇.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6] 张琳董瑞杰. 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应用——以"人口迁移"为例[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1, 000(003):P.76-77.

[7] 姜琳琳. 促进深度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 2020.

[8] 谢宵元.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以"电磁感应及初步应用"为例[D]. 贵州师范大学.

[9] 张笑云. 高一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10] 陈冬梅, 李振方, 吴仁烨,等. "新农科"背景下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耕作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2):8.


免费课题规划
快捷咨询
资深顾问一对一为您解答留学问题
电话
咨询服务电话
186-9798-7870
微信
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课题信息
QQ
推荐服务
澳洲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纳什大学,其蒸蒸日上的国际声誉使它在澳洲率先成为一所国际化大学。马来西亚MONASH大学是澳洲莫纳什(才)大学的第七所分校。在澳洲维多利亚州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马来西亚国际伊大简介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简称IIUM,由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玛尼帕尔国际大学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简称IIUM,由马来西亚政府于1983年倡议和主办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马来西亚国际伊大简介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简称IIUM,由马来西亚
热门推荐
# 结题报告撰写与论证全攻略:开启学术成果展示之门在学术探索的征程中,结题报告宛如一座灯塔,不仅照亮了研究历程的曲折路径,更指引着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方向。它作为课